感覺陌生卻想莫名搖擺的律動 ——雙耳掉入失聲祭新體驗


撰文|李依依(Li Yiyi)

雖然日日聽音樂,每天工作的早晨、午後總是音樂相隨,但對於「聲音藝術」、「聲音表演」則相當陌生。八月的一個週五夜晚,我遇見了另一種我所熟悉又極其陌生、疑惑卻又引人入勝的聲音藝術表演。看著前方黑壓壓的聽眾們(同時也是觀眾們,因為兩場演出都搭配了動畫影像)端坐在椅子上,共處南海藝廊二樓的狹小空間裡,每對耳朵接收著喇叭陣陣流出的非自然聲音,閉上疲憊的雙眼,化身夢遊在陌生國度的愛麗絲。

聲,構成了音;聲音,構成了音符;音符,又包含了音調與節奏。第一場的演出者是多摸噪音(DomoNoise),演出時間約50分鐘,聲音與動畫影像的結合,串起視覺與聽覺的微妙連結,畫面出現建築物,不規則的藍色細胞體在雀躍跳動,在虛擬建築間闖蕩冒險。在此所聆聽到的聲音藝術,大多透過了電腦的合成、揉合、交錯與轉換,對於這樣的聲音,我的雙耳是陌生的,音調似有潛規則,又好像即興隨性,令人難以捉摸,當下根本無法判斷自己究竟是喜歡還是不喜歡,這也是我一口氣答應為此次演出撰文的動機,對於這個領域了解得太少,抱著期待與好奇,為耳朵打開一道藝術探險之門。



在當代藝術範疇中,聲音藝術始終處在一個很微妙而頗被受擠壓的狹小位置裡,成為小眾中的小眾所趨之若鶩的藝術類別,而隨著新媒體藝術的日漸推廣,聲音藝術與聲音表演亦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。聲音表演與音樂演出之間,兩者可說是天壤之別但又存在著隱密的一些共通點,比如此次失聲祭的演出,對我而言,是聲音藝術表演,同時也是音樂演出。多摸噪音在後半段的演出律動感十足,雙腳不自覺地跟上咚咚咚的低音節奏,喚起人們對於節奏的最原始反射動作,就像觀看一場可以讓人投入其中的音樂演出,只不過,在此聽不到各種樂器聲或歌聲,而是陣陣特殊的電子音調與節奏。

第二場演出者是賴火旺,喇叭傳來彷彿摩斯密碼的打字發送聲音,嗶嗶⋯⋯嗶,嗶嗶,畫面則猶如進入動畫版的海底世界,不斷地從底部長出特殊造形的花朵,花朵綻放後失焦而模糊於畫面背景,接著,新的花朵再度隨著音符升起,誕生而幻滅的過程中,彷如機械的嗶嗶聲響斷斷續續,其中若有似無地或許藏著什麼不可明說的祕密吧,就像森林裡的鳥語,那是人類無法辨識的語言系統,如今,坐在關了燈的房裡,無法辨識的聲音系統令人感到極其陌生,究竟什麼吸引著這些演出者投入其中呢?我想應該是電子音符世界的神祕與可控性!

在接觸聲音藝術之前,愚昧地總把實驗音樂與噪音相互連結,因為這些聲音對一般大眾而言是較難以愉悅地被接受的,然而,在這套系統之中,藝術家們得以創造一套屬於自己的聲音語彙,正如畫家透過油彩而構築一幅幅圖象,而醉心於這些聲音藝術的創作者們,就好比當年打開抽象表現主義的畫家們,不受拘束,擺脫傳統,任意遊走,放肆任何可能的想像與這些想像帶來的無限可能性。經過失聲祭的新體驗後,我將更願意走向這個依然陌生卻不再遙遠的聲音藝術領域,聲音,原來存在著如此深奧又奇妙的探索。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